中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强股份有限公司)

频道:环球财经 日期: 浏览:0

大美宜居入画来

——湘潭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走笔

大美宜居入画来——湘潭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走笔

一江两岸城市新貌。 方 阳 摄

大美宜居入画来——湘潭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走笔

湘潭新貌 方 阳 摄

大美宜居入画来——湘潭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走笔

护潭二级渠黑臭水治理。 罗 韬 摄

大美宜居入画来——湘潭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走笔

花园式施工现场。 方 阳 摄

大美宜居入画来——湘潭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走笔

俯瞰湘潭城区 方 阳 摄

■ 曾佰龙 赵 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湘潭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美丽幸福”的城市建设理念,按照“做强中心、拓展框架、完善功能、促进宜居”的整体思路,先后实施“东扩西改”、“北进中强”建设战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精致精美湘潭逐步显现,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七十年, 构建一座通达之城

——空间支撑+交通支撑

“车如流水马如龙。”新中国成立前,湘潭地区铁路、高速公路为零,干线公路才几条,农村公路还是土路、砂石路,人民群众出行基本靠走。1913年,中国第一条标准的汽车公路—长潭军路动工修建,路线起自长沙四十九标(即省经济建设展览馆),终至湘潭市河西东岸盐码头,全程50.11公里,成为连接湘潭和长沙当时湖南两个最大城市之间的陆路交通要道,弥补了水路交通的不足,在我国公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标志着湖南公路运输的开端。此后,湘潭陆续步入“公路时代”、“高速时代”和“城铁时代”,城市的“主动脉”越来越多。

让城市接入“主动脉”,打造更大生活圈,是湘潭住建人一直在努力的工作。70年来,湘潭市大力拓展城市框架,使湘潭城区内外联通更加顺畅,通过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打通关键节点,提升道路承载能力,推行“道路畅通”工程,实现通江达环,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快捷、便利。如今湘潭市全面对接长沙、株洲。推动长株潭三市间路网的互通和对接,初步构建起 “九纵九横”的城际道路格局,“九纵”是南北向的9条干道:九华大道、银盖路、响水大道、滨江路、芙蓉大道、芙蓉大道二期、昭山大道、伏林大道、潭州大道;“九横”是东西向的9条干道:武广客运站湘潭连接线、铜板路、天易路、昭华路、红易路、昭云大道、白合大道(晴岚路)、白云路、G320改线。加快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2019年开工建设芙蓉大道、潭州大道“两干”快速化改造项目,进一步打通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经济圈、打造长株潭核心增长极,仅用两个多月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现开工,创造了“湘潭速度”。

尤其是近几年,湘潭构建起了城市环线,大幅拉伸了城市骨架,形成了完善的城区主干路网:北二环已全面建成,五大桥及东二环主车道全线拉通,南二环启动建设,西二环一期年底建成、二期建设已启动,逐步形成新城区经济动脉,城市框架更加丰满健壮。

步入“汽车时代”,堵车成为城市的“通病”,湘潭市通过打通断点,疏通堵点,有力畅通片区微循环。1961年10月1日,湘潭第一座过江公路桥梁——湘潭一大桥建成通车,截至目前,湘江上已有5座过江通道(不含铁路和高速公路桥),并将新增3座桥梁,昭华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杨梅洲大桥、下摄司大桥建设加快推进,推动绕城环线逐步贯通。拉通了韶山路、双拥路、湘潭大道、湘江防洪带等一批骨干道路,打通了月华北路、广云东路、大湖南路、宝塔南路、书院东路等一批“断头路”,疏通了三座大桥的河西桥头、砂子岭等一批交通堵点节点,实现了对内通达、对外通畅。

七十年, 打造一个宜居体系

——建设与治理并举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宜居城”,湘潭人心中的“宜居城”是这样打造的。

70年来,湘潭市住建局切实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治理等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公用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1959年,湘潭市自来水公司成立,老百姓开始告别肩扛手提、饮用井水、河水的历史。截至目前,该市城区建成投入使用的自来水厂共计4家,供水能力43.5万吨/天,管网里程740.8公里。市城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5家,污水处理能力48.5万吨/天,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管网里程1004.3公里,全市污水处理率为96.2%。

同时湘潭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在不断完善。2016年,湘潭市成功获批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市,近三年已开工地下管廊项目17个,完成建设里程19.918公里,有力助推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现象。启动实施万楼和爱劳渠两个片区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完成四大桥桥头公园、火车站南广场、湘江防洪带(万楼段)、万楼片区雨污分流等十余个子项目建设,进一步缓解城市内涝,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3年间,湘潭市完成市城区24条黑臭水体的基础治理,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昔日臭味熏天、污水横流的“牛奶渠”,变成了水清见底、两岸翠绿的生态景观,该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获住建部、省政府宣传推介,今年6月该市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4亿元专项奖补资金。

今年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湘潭的经济发展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宜商竞争力,在全国293个城市中排名第71位,在我省位居第2位。

七十年, 涌动一支产业“湘军”

——产业支撑+人才支撑

湘潭市因势利导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一是建筑业加速转型发展。产业集聚基本实现,全市共有各类建筑业企业506家,从业人员25万余人,建筑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亿元增至2018年的449.2亿元,增长148倍,外拓产值达到158.7亿元,税收贡献19.2亿元。特色优势逐渐形成,逐渐形成了电力工程和防腐保温工程的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电力湘军”的名片,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进军海外。

金海钢构、湘潭远大住工、湘潭中民筑友、湖南恒运4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实现升级扩能,产能辐射周边城市,2019年4月4日,湘潭市被评定为湖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工程品质大幅提升,有5项工程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奖),38项工程获芙蓉奖,建成了行政中心、体育中心、武广高铁湘潭北站、万楼景区、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推进,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33家,比1998年的45家增长4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9.93亿元,比1998年的7.37亿元增长31倍;商品住宅销售476.02万平方米,比1998年的25.1万平方米增长18倍。湘潭房地产业完成了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混乱到有序、从零星插花式建设到大规模高品质开发、从单一模式到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带动了金融、建筑、建材、家电、物流等50多个上下游行业发展,2018年度贡献税收达34.37亿元。

七十年, 圆了一个安居梦

——服务民生+人本关怀

唐自强是原湘潭市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他见证了湘潭市河西棚改的艰辛历程,“几乎在一夜之间,湘潭河西棚户区改造曾一度成为湘潭‘热词’,随着棚改的持续进行,优化了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因为棚改,建设了湘江风光带,城市面貌发生巨变,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近年来,湘潭市共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0万多户,满足了人民群众“以小换大、以危换安、以旧换新”的住房需求,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蝶变。湘潭市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单位,住建部采取刊发经验材料和邀请专题授课等方式在全国推广“湘潭棚改经验”。

湘潭的做法是,变“独角戏”为“集体舞”,该市建立健全了“市级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全市凝聚共识合力攻坚,形成了统筹“棚户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城乡危房”综合改造的“大棚改”工作机制,棚改工作合力日益增强。同时变 “多张图”为 “一张表”,2015年,湘潭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大并联审批、全流程服务”工作机制,优化简政放权“主板”、补齐放管结合“短板”、打造创新服务“升级版”,实现了棚户区改造从行政审批“多张图”到并联审批“一张表”的转变,项目审批流程提速50%以上,项目限期内办结率达100%。《大并联审批全流程服务湘潭“放、管、服”工作法助推棚改进度》经验材料,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编的《全国棚改和公租房经验交流专辑》(2016年第7期)。

同时在棚改的点与面上做文章,变“点状式”为“成片式”,该突出“改一片、清一片、建一片、美一片”的理念,改变靠做项目推进的“插花式棚改”为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成片式棚改”,重点推进市城区板塘、窑湾—白石、河西滨江、昭山、火车站、三桥北、二桥北、河东滨江、竹埠港等片区,统筹考虑旧城区提质改造和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棚改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实现了城市颜值与气质的双重提升。窑湾-白石片区成功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了历史文脉,留住了乡愁记忆。河西滨江片区用5个月时间,完成征拆签约5000户、房屋面积50万平方米,一改往日低矮危旧房屋连片的脏乱形象,营造出绿树环绕、景致如画的秀美风景。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湘潭积极推行“两轮征询”制度,发挥群众在棚改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棚改工作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如湘钢大板房棚户区改造项目450户,加强政策宣传,实行阳光征拆,使群众愿意改、欢迎改、主动改。

70年来,湘潭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生保障,群众住房条件大幅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升。数据为证:湘潭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1986年的9.11平方米上升到41.96平方米,增长3.6倍,每户平均拥有一套住房。

70年来,湘潭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以往简陋的吊脚楼、平房、清水房、筒子楼逐渐被规模化、专业化、园林化的物业管理小区所替代;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近两年提质改造老旧小区136个,实现小区由“旧”到“新”、由“乱”到“齐”、由“脏”到“净”的转变。

70年来,湘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该市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2.96万平方米、0.73万套;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50万平方米、2.94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18万户、7052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44万户;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0万户,全市累计有10余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4%,湘潭市连续六年荣获湖南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70年来,湘潭市物业管理提质增效,行业规模日益壮大,从1996年全市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诞生至今,全市已有物业服务企业208家,管理项目575个,管理面积5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2万人,有近百个项目荣获国家、省、市各类荣誉,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物业管理和服务从单纯的保洁、守卫、维修向多元化的生活服务、社区服务、经纪服务延伸,向智能化物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湘潭市住建局全体党员干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打造人文、智慧、绿色、品质、平安、廉洁“六个住建”。他们前进的脚步铿锵,他们的宣言嘹亮:“大美建设者,最美住建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hqcj/6040.html
文章来源: lisa
中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强股份有限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