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渡分公司(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渡分公司电话)

频道:期货必读 日期: 浏览:0

来源:台海网

厦门港口管理局林建宁:四十年如一日践行"三牛精神"

林建宁(右二)和同事们讨论航道技术问题。(记者王协云摄)

台海网12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从40年前的边陲小港,到如今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集装箱强港,厦门港走出了一条高光之路。

40年从一事、40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爱、拼劲,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对于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林建宁来说,这就是他的初心。

厦门港口管理局同事这样评价:“在林建宁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这是厦门港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驾着木船巡航标

当安全航行的“守护神”

一艘船、8个人、一条江、一片海。这是林建宁的第一份工作:航测组技术员。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有着千年航运史的厦漳港口活力再现。林建宁和同事们,驾驶着“闽港艇152”这艘20米的木船,每三天一巡,保证船舶安全“守护神”——航标正常发光。

航标发光依靠的是电池。海中的航标可驾船维护,但处于礁石浅滩上的航标,只能靠人力背着电池靠上去。“干电池一箱18公斤,一个人要扛2-3箱。”林建宁回忆,“淤泥深的话,半个人都陷进去,只能匍匐爬行,浑身都是泥巴。”

长期生活在船上,煮饭舀江水、睡觉躺木板,盛夏只有一个电扇,日子可谓“水深火热”。从九龙江,到漳浦、云霄、诏安、东山海域,如同陀螺一般周而复始地工作,让林建宁很少回家。一次,他的母亲问起,这份工作到底是在忙什么?他描述了工作内容后,母亲的眼泪啪啪地往下掉,劝他要不就别干了。

“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正是从那时传承——船上的几名老师傅,都是解放前的老船工,他们任劳任怨、“吃苦当吃补”的敬业精神,林建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台风天不惧危险营救走锚船只

由于工作过于艰苦,很多年轻人在船上呆不了两年。但林建宁如同船板上的钉子,从1982年一直干到1991年。

其实,若不是组织考虑提拔林建宁出任航务工程队龙海片支部书记,他甚至想在船上干一辈子。“当时我入党才3年,资历也不算深。但领导说,你吃的苦、你的默默付出,组织和群众都看在眼里。”林建宁回忆。

比如,一次台风天,兄弟班组的一艘船发生走锚,情况危急。林建宁和同事们操船靠上去营救,风雨打在脸上,比甩耳光还疼,一个大浪袭来、两船撞击,站在甲板上抛缆绳的林建宁脚底一滑,被甩出了甲板。

“还好我反应快,顺势就往对面船上跳。上半身抓住了船舷,下半身还挂在外面。结果又一个大浪,船撞过来,一瞬间腿就没了知觉。”林建宁说。到了医院,他受伤的腿瘀血肿胀,裤子都脱不下来;医生触诊伤情,一时摸不到膝盖骨。“还好最后运气不错,伤得不重,养了一个多月就好了。”他说。

上任新岗位后,林建宁始终没有丢掉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他开始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的姿态服务港航发展,逐步走上漳州港口管理局主要领导职位。

沉身基层摸数据全力推动港口整合

2006年,厦漳港口一体化管理工作启动。从基层一路走来的林建宁,成为整合工作的落实者之一。

整合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比如,曾经是渔村的古雷港区,向世界级石化港区前行。林建宁的足迹,遍布古雷港区的海岸线,“摸清水深、陆域等一切详实条件,才能为后续的规划建设打下基础。作为土生土长在这里的港口人,我责无旁贷。”他说。

林建宁沉下身去,一呆就是四五年,摸清了航道水深情况、气象水文资料,掌握地质、水深、水动力条件等关键数据。“我曾经对他说,跟着你干活,很有成就感,就是加班太频繁,到凌晨是常事。”他的一位同事回忆。

古雷港区进入审批的关键阶段,林建宁贴身服务、陪着业主跑,他的配车,4年时间跑了20多万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古雷2号泊位岸线审批和建设速度是同行业最快的项目之一,而且港池水工设计从最初的15万吨级,预留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靠泊,紧跟船舶大型化趋势。

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漳州市古雷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栋说:“林建宁同志的专业令人信服。比如,古雷港区的北1、2号项目,原本没有设计危险货物堆存区。但是,他考虑到如果没有预留,之后可能会‘卡脖子’,浪费时间和成本。于是,我们按照他的思路,专门预留出区域。”

2008年,古雷港区迎来第一艘油船,当年完成吞吐量50万吨。如今,港区年吞吐量已经达到一两千万吨,临港石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创新港池维护模式提高厦门港通航能力

谈起林建宁,厦门港口管理局副局长余先锋说:“他是我的师傅。”

余先锋2018年从部队转业到厦门港口管理局,同样是局领导,且年纪也只是小了三岁,认林建宁为师,是因为他的业务又专又精,绝对称得上是老师。

比如,面对一些上世纪90年代历史遗留未竣工结算项目,林建宁不厌其烦地四处奔波,查资料、找当事人,一项项厘清错综复杂的线索,前后共推动14个相关项目完美收官。

再比如,厦门港的港池水深,关系着船舶是否能够常态化靠泊,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港池维护工作都是各家企业“自扫门前雪”、各自维护水深,引发不少难题:海水和淤泥日夜移动,上下游的码头回淤量不同,一个码头在清淤过程中,很可能加速附近码头回淤量,“各家码头经常因此吵架、扯皮,而且他们分别投入、事倍功半。”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主任阙明华说,“在林建宁同志带领下,我们想出破解之道:采取港池统一维护模式。”

所谓港池统一维护模式,即将厦门港需要维护的8.01平方公里港池看作一个整体,开展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和统一管理,“一淤即挖、定点卸泥”,涉及的海沧、东渡、翔安港区的17家码头企业,按岸线长度合理分摊费用。阙明华说,这一模式自2019年启用后,效果立竿见影:至今没有一个艘次因水深问题延迟靠泊,各码头之间再也没“红过脸”,而且费用也大幅降低,每年节省了上千万元资金。

此外,林建宁还根据厦门港的回淤条件,实施更为科学的航道维护保障标准,进而提高厦门港的船舶通航能力。

余先锋在这些事中看到了林建宁身上的精神力量:对于多方利益交叉的难题,林建宁站位高、格局大、有担当、懂业务、善于创新,能够以德服人、以专业服众,而且做事干干净净,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所以,叫他师傅,是发自内心。”余先锋说。

带头攻坚最难项目比计划提前3个月完工

“林建宁调研员分管过的部门,有建设、安技、航道、执法,几乎全局一半以上‘难剃头’的事,他都揽起来、冲在前。”厦门港口管理局建设管理处处长纪华平说。

比如,厦门港海沧航道四期工程,被称为“开港以来最难项目”——其需要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外围进行炸礁作业,实施难度极大。但林建宁深知,这项工程必须推进:世界航运已经快速迈入20万吨级大船时代,如果航道无法满足通航,厦门港将被边缘化。

凭着几十年的航道工作经验,林建宁带领同事们着手推进相关影响报告的编制。根据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跟踪分析,2018年,《厦门港海沧航道扩建四期工程对中华白海豚及栖息地等影响专题报告》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委的审查。

“林建宁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亲赴北京征求意见、解释说明,推动审查工作一步步向前。他搞了一辈子航道,经验非常丰富,面对专家的询问可以说是对答如流,在场的人都很佩服。”阙明华说。

让大家感动的是,项目攻坚期间,林建宁生病住院,但他没有放下手中的事,电话照接,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医院里。

去年10月底,总长11.5公里的厦门港海沧航道扩建四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全程实现“通航安全、白海豚安全”。这一项目极大改善通航环境,航道通航保证率达10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从开工到基本完工用时不到19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施工期间遇到疫情,林建宁带领同事快速应对,协调大型耙吸船“长鲸6号”常驻厦门港,实施4个月的全隔离施工,进度不仅没有被耽误,反而大幅提前。

如今,林建宁虽然临近退休,但他更繁忙了:厦门港要持续顶住疫情输入的压力,聚焦“六稳”“六保”工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只要港口需要我,在岗一天,我就坚守一天,为厦门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他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qihuobidu/24386.html
文章来源: demi
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渡分公司(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渡分公司电话)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