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6月期货行情(2016.11.11期货)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目录

第一章. 原油基本属性简介

第二章. 原油产业链梳理

第三章. 全球原油市场供需规模及分布

第四章.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格局

第五章. 1861~2020世界石油百年风云录

第一阶段1861-1870年:近代石油产业初起

第二阶段1870-1960年:寡头垄断时代

第三阶段1960-1990年:OPEC控制主导

第四阶段1990-2012年:亚洲需求崛起与金融危机

第五阶段2012-2020年:多元定价时代与新能源

后记. 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


第三阶段1960-1990年:OPEC控制主导


3.1国有化浪潮

1943年3月委内瑞拉通过一项新石油法,要求在国内开采石油的美国企业进行利润对半平分的分配方式,即新泽西标准等石油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销售税、矿区使用费等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要等于该公司的净利润。这一对半平分原则为之后的中非产油国作了榜样。

美国独立石油公司进入科威特时按照每年最少给62.5万美元的矿区使用费,分享公司利润的15%,及其他一次性支付的物资、现金等。在伊朗,伊拉克,英国波斯石油公司按照每桶16.5美分的矿区使用费分配,在伊朗还分享公司20%的利润。

在沙特阿拉伯的阿美公司则是按每桶33美分上缴矿区使用费,但沙特在看到未来的潜力后开始对阿美公司施压,最终在1950年达成和委内瑞拉一样的对半平分原则。沙特的带头鼓舞了其他国家,1950年6月伊朗主张国有化石油产业,于1951年3月宣布成立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接手原英国波斯公司在伊的资产,并撤走相关人员,第二年英法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并派遣军舰,飞机封锁运输路线。1954年,双方达成新协议,承认伊朗石油主权及资源所有权,但美英保留经营权和销售权。

之后伊拉克从1961年开始颁布一系列法令收回西方公司的石油资源,于1973年彻底国有化境内的石油资源,同年伊朗也实现彻底国有化。委内瑞拉则在1971年颁布《回归法》,于1976年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接管原有的英美企业。

不同的是,以沙特为首的海湾五国主张通过逐步参股的方式收回石油主权,同时保留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相关石油公司的股权在1973年各国参股25%,从1979年起到1982年每年增股5%,1983年开始增股6%。但科威特在1974年单独与海湾公司和英国BP谈判,提前实现了控股60%,随后沙特、阿联酋、卡特尔也都要求并实现了提前参股60%。海湾五国的这一做法大大的保留了原油开采、炼制相关的技术设备及人员,这一良好的底子为将来与世界列强博弈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沙特于1980年3月提前完成了对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全面收购,至此美国在阿美石油公司再也没有任何的股份,也彻底失去了对沙特石油资源的掌控。

相比较之下,两伊及委内瑞拉的强行国有化,不仅导致与欧美外交关系的紧张,也导致石油开采,炼制技术落后,在之后与各国石油产品的博弈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2 OPEC成立

1957年后苏联石油产量以每年平均2000万吨的增速增产,并以售价低于中东的价格打入市场,1959年英国石油公司BP在不和中东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降价每桶18美分,1960年7月新泽西美孚也宣布降价每桶14美分,1960年8月埃克森降价每桶10美分,期间一大批独立中小石油企业也降价促销。期间的每一次降价都导致中东石油产国每年减少数亿美元的收入,而石油收入对于中东国家而言几乎是命根子,在当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90%以上。

1960年8月,由委内瑞拉石油部长阿方索出头邀请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会晤,9月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该时期的主要斗争是对抗欧美国家的石油操控,并保持油价小幅上涨以增加财政收入。

1970年由利比亚带头的地中海原油出口国与西方石油公司谈判,要求提高油价,在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后,西方石油公司全面接受了利比亚政府的要求,受这一消息的鼓舞,OPEC内剩余的国家也与欧美企业开启谈判。1971年1月OPEC组织以石油禁运警告美国不得拒绝谈判,在这一威胁下于次月签订了《德黑兰协定》,该协定规定了增加税率、每桶油价、通货膨胀补贴、取消销售回扣等。之后两个《日内瓦协议》、《的黎波里协定》等的签订又大幅提高了油价。

这一系列协议的签订标志着OPEC开始逐渐掌握石油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被石油七姐妹掌控了将近100年的时代在此落幕。


3.3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在中东诸国的支持下埃及联合利比亚进攻以色列以抗议美国的操控,10月19日美国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紧急军事援助,原本埃及方面一帆风顺的进攻瞬间出现逆转,在美国的帮助下以色列发动了全面反攻。

10月20日,利比亚、沙特、等大部分OPEC成员国宣布对美停止石油供应并减产,油价开始上涨。到了12月OPEC德黑兰会议决定在原本的油价上再提高11.6美分每桶,随后禁运名单进一步扩大至美国的同盟国。1973年10月至1975年底全球原油共减产1亿4千万吨,打断了原本连续32年产量增长的趋势,国际油价则于1973年3.29美元上涨至1974年的11.58美元。受此影响,急需石油发展的大部分禁运国家进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尤其是本土没有石油资源的日本等国,12月22日一些国家开始支持中东的做法,并背弃美国。1974年3月阿拉伯宣布石油禁运活动结束,这一事件后石油七姐妹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彻底被OPEC取代,石油市场的定价完全由OPEC主导。同时美国的石油产量增速自1948年后开始逐步下降,在1970年达到53万吨的顶峰产量后,产量开始负增长,完全不够国内本土的发展,极大依赖中东的石油资源。

1861~2020世界石油百年风云录(六)

图27(1940年至2008年美国本土石油产量的变化)


西方国家吸收了这次教训后,于1974年2月在美国的倡议下,13个国家齐聚华盛顿,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也就是现在的国际能源署IEA,用以协调各国之间的能源政策,减少对石油生产国的依赖。同时美国一方面积极开采新的油田,花费了数百亿美元用于开采国内最大的普鲁德霍湾大油田,另一方面开始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

1861~2020世界石油百年风云录(六)

图28(1966-2019年美国主要能源消费变动)


3.4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1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由什叶派领导的穆斯林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这一内乱使得伊朗整整倒退了30年,工业基础毁于一旦。到1978年底,伊朗的原油年产量尚有2亿6千万吨,革命爆发后的第一年原油产量聚降1亿吨,第二年继续腰斩年产量只有7千4百万吨,到1981年伊朗整体的年产量只剩6千6百万吨。在革命爆发前,伊朗的原油产量属于中东内排名第二,世界第二大的原油出口国,这一突然减少的石油产量导致原油价格爆涨。国际原油价格于1978年的14.02美元/桶上涨至1979年的31.61美元/桶,到1980年涨至36.83美元/桶的最高位。

1861~2020世界石油百年风云录(六)

图29(1970年至1986年间原油价格走势图)


1980年9月伊拉克向伊朗发动突袭,两伊战争爆发。在此之前两国就因为民族、宗教、地理位置、原油竞争等问题长期争执不休。此次伊朗内部革命国力衰弱,伊拉克认为什叶派刚掌权不久,立足不稳,可以迅速解决战斗,从而控制伊朗国内的主产油区。结果这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所带来的损失远超预期,这场战争中双方都以对方的石油生产运输设施为主要目标,伊拉克第一年摧毁了伊朗最大炼油厂阿巴丹,第三年发射导弹打击波斯湾油井,第五年摧毁伊朗海港哈格岛,伊朗则关闭伊拉克北方的输油管道,并封锁海上出口通道。在战争的头几年里,双方的石油产生几乎全面瘫痪,伊朗的产量从1980的7千4百万吨下降到了次年的6千万吨,在82、83年虽然一举恢复到1亿2千多吨,但在接下去的5年里再也没有超过1亿1千吨的产量,这一数字只有革命战争爆发前的一半不到。伊拉克的产量下降的更为严重,发动战争前的1980年尚有1亿3千多吨年产量,一年后也就是1981年就只剩4千多万吨,一直到1985年年产量都没有超过7千万吨。

虽然在战争初期的混乱导致世界石油供给缺口达1亿多吨,但此时全球原油的需求也处于低迷时期,尤其是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的需求停止增长,美国的原油消耗从1980年7亿8千万吨开始下降,到1983年只有6亿8千万吨,三年间需求少了1亿吨,中国和日本则持续徘徊在8千万吨和2亿1千万吨左右。当时美国正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至10%,股市暴跌,并且因为之前的原油供给不足导致经济发展受困,然后又反过来减少了需求,这一情况也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里发生。也正是因为需求不足的原因,两伊战争期间减少的供给并没有再让油价继续上涨,反而开始下跌。除去1982年和1983年外,全球原油的需求再也没有下滑过,一直持续增长了接近40年,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

1861~2020世界石油百年风云录(六)

图30(1940年-2020年石油需求增速)


1987年两伊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并立即停火,于1988年8月正式宣告结束两伊战争。在这8年里,中东整体的石油产量都处于低迷状态,原本沙特的产量可达5亿多吨每年,到1985年只有1亿7千万吨。中东减产的这些缺口则被其他国家迅速填补,苏联、法国、英国等在这一时期的产量都有所上升并积极抢占原本属于中东的市场。1970年OPEC产油国的产量可占全世界产量的50%以上,在经历了两伊战争和各种封锁禁运后,其产量只占有全球产量30%左右。

同时为了应对石油危机的再次到来,欧美等石油需求国家开始研究原油期货。1980年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成立,于1988年6月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现已被伦敦洲际交易所收购),美国则于1986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了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即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 而东京、新加坡也分别在1999年、1989年上市了汽油、煤油、高硫燃料油期货合约。原油价格的定价开始逐步的参照西方期货价格,通过美元石油的绑定,以及期货端定价权的影响,逐步削弱OPEC对石油价格的掌握。


3.5鹰派与鸽派

OPEC在成立初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反抗欧美国家对本土石油资源的掌控,并维护油价。在国有化过后,OPEC的目标就只剩下了维护油价。然而OPEC内部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大大不同,拥有的石油资源和财政收入占比也不一样,这就导致在维护油价问题上分裂成了鹰派与鸽派,鹰派主张提高油价增加收入,鸽派要求维稳油价,限制产量。

在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前,双方的矛盾还没有那么激烈,1980年战争开始后,以利比亚为首包括伊朗等国的鹰派强烈要求提高油价至40美元/桶,远超OPEC标准之上,而以沙特为首的鸽派则要求各国降低油价,同时大幅增产。在1979年OPEC第55次会议上,双方吵的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任何一致。1982年3月会议上双方达成协议,限制产量的同时还限额销售以维稳油价,然而伊朗等鹰派各国并未按照协议实施,反而大幅增产并降价出售。

在1990年上半年,伊拉克曾公开指责科威特不遵守OPEC限产协议,超额生产导致油价下跌,致使伊拉克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要求科威特勾销其高达18亿美元的债务,并因为超产导致油价下跌赔偿其20亿美元的损失,1990年8月1日双方有关一系列问题进行谈判无果,次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入侵,三天内占领全部领土并宣布科威特是他的一个省。

伊拉克的入侵给了欧美重返中东的理由,当时以沙特为首的鸽派也不支持伊拉克的做法。美国率先派兵防守沙特的石油通道及港口,众多的阿拉伯国家军队以及欧美舰队开始集结。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欧美及阿拉伯国家联军进攻伊拉克,在两个月内打垮了萨达姆政权。重新恢复了科威特的领土以及主权,但是科威特境内的石油产业链已经完全被伊拉克军队摧毁,1990年科威特的年产量为4千6百万吨,到1991年底只剩下了921万吨。不过这一缺口在鸽派和西方国家共同合作的情况下被填补,当时的国际油价没有出现大波动。

海湾战争后,以沙特为首的鸽派获得了最终胜利,欧美等西方国家则再次把影响力扩散到了中东。经历过一系列内斗后的OPEC已经失去了对原油价格的绝对话语权,美国、苏联、欧洲等国家在开采技术进步的帮助下进一步的增加了产量。沙特则在保持油价稳定的情况下大幅增产,并在1991年首次超越美国产量,1992年超越苏联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这一势头一致持续到2016年。

1861~2020世界石油百年风云录(六)

图31(1970年-2016年世界原油主产国产量对比)


参考资料及数据来源:光大证券研报《沧桑百年 瞬间春秋——原油价格百年史》,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百年风云》,BP、IEA统计年鉴,WIND,《帕尔格雷夫世界统计》,our world in date.org -,Wiki百科。

如有涉及侵权或抄袭还请联系作者,一定及时修改致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baikezhishi/823.html
文章来源: 小美
2016年前6月期货行情(2016.11.11期货)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键词: 石油 伊朗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