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一集团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是国企还是央企)

频道:宏观研究 日期: 浏览:0

“我是一名在党62个春秋的老党员,重温党史、缅怀过往,喜看今朝、心潮澎湃,我是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党让我有了理想和信仰,有了奋斗目标和方向。”曾常民说。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图片中间拄拐杖的为曾常民


他出生于战争年代、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培育下,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奋斗着。在史各庄街道园墅社区里住着一位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82岁高龄的曾常民。耄耋之年的他,已是华发萧萧,但他依然精神矍铄,谈吐自如,一有机会还乐意与后辈细数他的经历,倾诉对党60余年的深情。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将一生都献给中国航空事业,让战斗之鹰在蓝天中展翅翱翔,守护蓝天下的锦绣河山。


二十一岁入党 立下报国志


曾常民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西萍乡的一个小村庄,1956年元月,曾常民考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学习,成绩优异担任了班长和专科学生会长,他对航空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追逐“航空梦”,心怀报国情,同时内心也埋下了一颗成为一名合格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种子。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曾常民端详战斗机模型


1958年江西赣江发大水,曾常民与同学一起参加抗洪抢险,晚上由于没有灯光,一名同学失足掉落到水中,曾常民见状便奋不顾身的跳了下去,将同学救起。事后他回忆道:“救人要紧,我水性好,当然要第一个冲过去。”

“共产党员在我眼中代表着优秀,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优秀,所以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常民表示:“看着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未能拥有我国自主制造的飞机,我有遗憾但又充满希望和抱负,希能够像其他优秀党员一样,结合自己专业知识,让祖国的航空事业强大起来。”

隔年3月,曾常民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先后担任沈阳第二航空工业学校、北京航空工业技术学校、保定航空工业技术学校教师。期间,他三次郑重提交入党申请书。随后,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由学校推荐荣获“南昌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年轻时的曾常民


1959年12月

曾常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入党申请书中他郑重写道:

“要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担任航空工业部520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时的曾常民在会议上发表讲话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担任航空工业部510厂厂长时的曾常民正在做工作总结


打造“蓝天上的诺亚方舟”



1989年10月,曾常民被任命为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现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第610研究所(现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担任所长,在此期间参与国产战斗机救生装备的研制。


救生装备又被称为“蓝天上的诺亚方舟”,当飞行员驾驶飞机出现故障,或是不能安全飞行时,可以从驾驶舱弹射出去,通过降落伞安全降落到地面或海面。


“弹射救生系统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在飞机出现不可挽救的故障时,飞行员拉动弹射手柄后一瞬间便能决定生死……”曾常民一语道出了弹射救生系统的重要性。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资料图片:火箭弹射座椅试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已定型的火箭弹射座椅的性能技术指标与歼-10飞机的设计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满足飞机的安全救生要求,实现高起点技术平台,飞机弹射救生系统的研制提上日程。



如今这些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从无到有”的质变,需要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当时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直接引用英美的技术还是自主研发?


经过反复的分析、研究、评估,决定自力更生坚持使用自主研发的火箭弹射座椅,成为了最终方案。经上级批准曾常民任命为行政总指挥,由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自主研发之路。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资料图片:滑车在滑轨上滑跑


“这份压力就像一座大山,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我得了严重的胃病,曾在工作期间两次胃出血,险些危及到生命。虽然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充实……”


曾常民回忆道,研制工作中,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大家开始埋头研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曾常民为记者讲解火箭弹射救生装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曾常民的组织领导下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于1997年,亚洲最大的火箭滑轨试验基地及配套工程建成并被国家验收,时隔两年新一代火箭弹射救生装置被验收。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担任610所所长时的曾常民,向原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原国防科工委领导,汇报歼10火箭弹射座椅研制情况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1998年3月23日下午14时41分

成都温江机场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

首次亮相的歼-10飞机跃出地平线

刺向蓝天


飞行18分钟后

从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平稳降落在跑道上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歼-10 “71”队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至此,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歼-10飞机首飞成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保障歼-10飞机的首飞成功,广大参研人员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60年如一日的凌云志、报国心

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个过程中,无数航空人积极奉献、刻苦钻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的创新,这些都让后来的路越来越好走,但发展初期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


在610研究所工作时,驻地分为两地,职工一半在襄阳县鲁家冲山沟上班,另一半在市区新华路上班。有的职工家庭在山沟生活,有的职工家庭在城里居家。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两地居住条件、环境、文化生活、子女教育、交通等诸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越来越大。”时任所长的曾常民说道:“因此,想要到市区工作、生活的职工越来越多,职工队伍处在了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中。”


山沟的工作生活极为艰苦,为了确保研究人员能够心无旁骛投入到研发中,1992年9月,曾常民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决策并组织实施了610所的第二次创业规划,自筹资金在襄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地。


“当时资金相当紧张,并且要一次性支付,这对决策者来说确实是一件艰难的事,这既是思想观念上的一个突破,也是决策者责任意识的一次改革创新。”


曾常民说道:“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大家过得更好。”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并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建起了科研楼、生产、试验厂房,以及行政办公培训楼和500多户职工住宅。至1999年12月,先后将科研行政指挥系统的全部、主要军民品生产线及职工住宅,由老所区山沟里搬到了开发区内,实现了科研、生产、生活相对集中在市区的目标,大大改善了科研生产条件,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为研究所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航空工业开展“军转民”工作以来,610所积极响应号召,快速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许多民品生产任务,当时生活中能看到的轿车座椅调角器、民用飞机旅客座椅等用品都有了610所制造的身影。


曾常民在退休后仍发挥余热

还组织并参与了

“北斗一号”航空救生定位用户机的研发

他激动地说道:

“我目睹新中国的成立,

亲身经历了新中国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強起来的巨大变化

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富强中国

我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身边好党员 | 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 他曾为歼-10工作


60余年过去,当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中国制造的战机从天安门广场呼啸而过的时候,他很欣慰,“要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初心他没有忘记。


曾常民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等六项国家级奖项。现存的3枚奖章,24份荣誉证书,在记录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印刻着老人60年如一日的凌云志、报国心。



文并摄/北青社区报记者 李睿阳

见习记者 张子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hgyj/22862.html
文章来源: demi
中航一集团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是国企还是央企)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