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今后的发展方向(银行以后的发展方向)

频道:理财知识 日期: 浏览:0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实现稳健、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与客观要求。宏观经济转型要求盈利模式转型、行业竞争加剧倒逼竞争策略调整、内部改革加速要求管理必须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三大核心逻辑。经济新常态下,在综合服务能力欠缺、客户体验待优、创新发展动力有待加强的发展困境下,商业银行必须围绕业务、人才、科技三大核心方向开展高质量转型,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队伍建设、注重科技赋能,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行业号召力,真正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贡献积极、稳健的金融力量。


一、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研究

宏观经济迈入新常态,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宏观经济迈入新常态,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亟待转型,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基础逻辑。

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资产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盈利水平开始出现调整,并且盈利水平的波动幅度扩大,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业,自然也会面临贷款项目收益率下滑的风险。

在负债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化,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增长压力日趋增加,居民存款整体规模呈现下滑趋势,虽然在短期内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居民存款规模有所反弹,但整体趋势仍难改变。

根据招商银行、贝恩公司等的调查数据分析,2022年~2023年境内可投资资产占比中股票和理财产品的比重增加较多,储蓄及现金的比重出现下滑,如图1所示。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整体而言,商业银行的负债端存在一定的增长压力。存贷利差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资产和负债端的变化无疑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新的挑战。因此,谋求高质量转型发展是商业银行必须探索的课题。


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商业银行竞争策略需要优化

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商业银行竞争策略需要调整,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核心逻辑。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垄断属性有所下滑,各类金融业务的竞争面临新的变化和特征。

一方面,国内各类型的商业银行、券商及第三方金融公司增多,商业银行面临诸多竞争对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从而给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带来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从图2可以看到,在高净值人群中,大型银行的占比虽然最多,但整体比例在持续收缩,券商、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数字化平台、信托公司及其他平台的占比在持续攀升,占比从2019年的8%增长到12%,增幅较大且增速还在扩大,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凭借国内金融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外金融企业也纷纷入驻中国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的金融业务竞争。特别要提出来的是,由于国外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长、人才队伍优、科技实力好,其创新能力强。

因此,在优质客群和高端业务领域,外部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这也削弱了商业银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谋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期应对不断专业化、激烈化的市场竞争。


银行改革步入深水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必须升级

银行改革步入深水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必须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核心逻辑。

我国商业银行最初均由国有资本控股,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绝大多数仍由国资控股,商业银行的行政化管理文化仍然存在,加速自身制度改革是进一步释放商业银行经营活力的重要保障。随着业务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市场化有所滞后。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速自身高质量转型,以期达到倒逼自身改革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人员配置、业务规划、资源分配等领域,进一步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特征与趋势相契合,持续优化自身的经营思路与策略,真正的提升商业银行内部的运营效率、经营效益、管理效能,为商业银行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内部协同基础。



二、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困境剖析

队伍建设和业务框架待优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欠缺

队伍建设和业务框架待优化,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面临的首要困境,其直接表现就是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欠缺。

由于商业银行长期依赖存贷利差来实现自身的盈利增长,故而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规划领域缺乏对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持续性投入,继而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单一化,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水平难以提升,最终造成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多元业务竞争中难以取得先机。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高端业务领域的竞争中频频失利就是这个原因。从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的分析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选择外资银行的重要原因包括4个方面:

  • 配置的资产类别更丰富
  • 产品更加独特(具有定制化属性)
  • 境外分支的承接服务能力强
  • 境外服务的交互方式更加便捷高效

具体占比分别为68%、42%、38%、17%,如图3所示。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高净值人群是商业银行利润贡献的重要群体,该群体的财富管理,外资银行占比达到36%,这充分说明由于队伍建设和业务类型的不足,境内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欠缺,继而难以真正抓住高端业务和高净值人群,这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高质量转型。


服务意识和智能水平待强化,客户服务体验整体欠优

服务意识和智能水平再加强,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重要困境,其直接表现是客户服务体验整体欠优。

在一般情形下,对于客户来讲,客户服务体验主要表现在高效化和专业化两个层面。

在高效化领域

由于商业银行的客群规模大,传统经营具有垄断性地位,故而商业银行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使得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投诉相对较多。

在专业化领域

由于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单一经营模式,对于许多定制化、差异化、高端化的业务类型办理经验不足,人员配置不够,系统整体服务体验不佳,从而使得客户的体验感较差。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从图4可以发现,在招商银行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服务体验需求调研分析中发现,高净值人群普遍期待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和便捷的智能化服务,而这恰恰是商业银行最为欠缺的地方,故而在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服务意识和智能化水平不强的困境,必须重点予以突破。


风控能力和运营效率待提升,整体业务创新发展乏力

风控能力和运营效率待提升,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主要困境之一,直接表现就是整体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发展比较乏力。

金融发展的前提是稳健,而稳健的保障是出色的风控与运营。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创新发展领域发展相对滞后,本质上是由于风控能力和运营效率的不足,导致商业银行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会创新,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布局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金融服务供给和需求难以达到市场化水平的契合,这无疑会制约商业银行的高效、稳健、可持续性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当前商业银行在风控领域的人员配置、技术投入、资源供给存在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整体的业务发展竞争力和驱动力,这是商业银行必须要正视的重要困境。



三、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路径研究

优化业务结构,围绕客户需求变迁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优化业务结构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基础性策略,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围绕客户需求变迁来优化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

第一:强化传统主营业务

强化传统主营业务的经营质量,存贷利差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优化,并不是要削弱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盈利模式,而是要防止存贷利差业务一家独大,同时要提升贷款项目的质量,在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的同时,扩大整体业务规模,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把握新常态下居民财富管理趋势,紧抓优质客群资产配置的新机遇和新方向,提高自身业务专业化水平,在人才、系统、运营、保障4个方面全面优化中间业务的资源配置,真正围绕客户需求变迁来优化内部要素分配,全面提升经营管理的市场化,提高自身的业务竞争力。

第三:积极开展创新业务

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和定制化业务,在金融监管的允许范围内关注优质客群的业务需求,并结合客户需求变化来实现自身业务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从图5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出现新的变化,境内外一体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在快速提升,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境内外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的重视提前布局、创新发展,使得自身发展节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强化队伍建设,立足人才兴行战略来确保发展稳定持续

强化队伍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性路径,其核心策略是立足人才兴行战略来确保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高效、可持续。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驱动商业银行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人才的培育是商业银行绕不开的核心路径。

第一:坚持团队培养

要坚持对现有员工队伍的不断培训与优化,要提升现有员工队伍的业务竞争力和创新探索力,既要避免冗员,也要保证足够的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将现有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的发挥其效能。

第二:注重人才引入

要注重优质人才的引入,既包括金融领域的人才,也包括跨行业的科技人才。随着金融业务类型的丰富,金融工具的增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效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也将预示着金融行业的科技属性将越来越强,因此提前培育具有科技和金融双重视域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商业银行取得发展先机的关键。

第三:实现岗位匹配

要基于金融业务服务价值链条来匹配人员和岗位,真正做到业务驱动、人才驱动、需求驱动、创新驱动,避免运营效率的降低,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提高单位人员的产出能效,真正促进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四:拓展海外业务

目前商业银行在海外业务的发展中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从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境外服务需求来看,优质客群的境外需求比例不断提升,尤其是新经济创富人群中对境外的金融服务需求快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高度注重境外业务人才的培育和建设,如图6所示。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逻辑、困境与转型路径


注重科技赋能,坚持科技赋能业务来实现综合服务高效

注重科技赋能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的重要补充性举措,其具体表现就是要坚持科技赋能来实现业务开展的高效化。

第一:借助科技工具

借助科技工具来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的智能化、精准化、动态化、高效化、实时化监控,不断的降低金融风险防控对于人的依赖,降低人为操作风险和误差率,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同时也降低金融寻租现象的概率,真正将金融风险防控变为一场科技防控和标准化防控,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第二:植入科技理念

商业银行要在营销和服务链条中植入科技理念和技术,实现精准化营销和伴随式服务,充分发挥金融的便利性、普惠性、服务性,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的金融便利,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最终在实现客户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奠定自身高质量转型的牢固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常态孕育着新机会、新方向、新理念、新未来,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是适应新环境、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未来的必然举措和有益探索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必须要牢牢把握住业务的发展方向、时时关注人才队伍的储备与培育、紧紧运用好科技的赋能效率,最终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创新视野广、风控思维好的金融铁军,真正为我国金融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END-


参考文献

[1]武迪.经济新常态下山东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8.

[2]文钟艺,吴蝶,李华民等.金融科技发展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演化效应[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2):67-76.

[3]单治睿,黄栌.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数字化管理的价值路径[J].商场现代化,2021(23):118-120.

[4]王香焕.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价值与策略[J].商业经济,2021(10):108-109+112.

[5]秦建文,滕飞,莫璐嘉等.经济转型与中小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控——基于2008-2018年69家中小银行面板数据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137-147.

[6]廉超.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经营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7(12):80-84.

[7]陆岷峰,虞鹏飞,汪祖刚.“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金融生态演进与银行业新发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1-7.

[8]王鹏.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数字化管理的价值与路径[J].商业经济,2021(7):166-167.

[9]孟庆玲.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实体企业融资与盈利模式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35):87-88.

[10]孙丽.经济新常态下不良贷款成因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149-152.


免责声明

文章出处:《现代商业》

作者单位:刘轮晖,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免责声明:“财策智库”公众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文章均为作者观点,文责自负。公众号内的文章版权及相关权益归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号:jibao1112

投稿及合作:xiaoyao@caifuguanli.cn

【财策智库 WEALTH PLUS】财富管理行业的学习分享及资源整合平台,微信公众号内搜索“财策智库”即刻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licaizhishi/10358.html
文章来源: lisa
银行今后的发展方向(银行以后的发展方向)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