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 网络贷款(建设银行网络贷款快e贷分析)

频道:期货必读 日期: 浏览:0


直击建行【新金融】:纵深推进,生机盎然

直击建行【新金融】:纵深推进,生机盎然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发生深刻变化,“新金融”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大趋势。


具体如何理解“新金融”?业内人士分析称,从“窄”的层面来看,“新金融”就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导,以新金融组织和新金融业态为特征,以新金融工具、新金融产品和新金融服务为引领的新的金融趋势和现象;从“宽”的层面来看,“新金融”则是指包括传统金融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所发生的新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金融机制、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组织、新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方式。


从现实来看,无论是“窄”还是“宽”的层面,一切都在发生着。 而在银行业,国有大行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行”)】显然已深有体会,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3月30日,建行举行了2022年线下业绩发布会。从数据来看,该行2022年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增长。


资产负债层面,截至2022年末,其集团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增幅14.3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0.50万亿元,增幅12.79%;负债总额31.72万亿元,增幅14.77%。其中,吸收存款25.02万亿元,增幅11.81%。


盈利层面,建行2022年全年实现净利润3231.66亿元,增幅6.33%;净利息收益率2.02%,平均资产回报率1.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27%。


追根求果。建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无疑得益于该行近年来的“新金融”行动,即以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为始,开展系统性、战略性的规划布局和创新实践。



01

住房租赁:打造“金融都江堰”

早在2017年,建行紧便跟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将住房租赁确定为全行战略,多渠道探索新形势下住房制度改革的模式和路径。

在住房租赁战略引导下,之后几年,从推出“存房模式”战略,到成立专业的住房服务公司——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从组建住房租赁产业联盟,再到打造一批极具特色的长租社区……建行从总行到各地分支行,以一系列的突破和创新,确立了从服务方式到金融产品的住房租赁逻辑。

2022年11月8日,建行再度宣布成立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有限合伙)和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建行住房租赁战略补齐了“投、贷、管、退”金融服务闭环的最后一段

持续探索金融助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成果已全面展现。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建行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2421.92亿元,较上年增加1087.31亿元,增幅81.47%;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过1000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过600个,;建信住房“CCB建融家园”平台企业用户达1.6万户,个人用户超4,300万户;管理房源超过16万间,开业运营的“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超过200个。

“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方向和模式面临重大调整。房地产发展要抓住市场调整的时间窗口,顺势打造一个‘金融都江堰’。”建行董事长田国立曾说,“我们既要因势利导,有效化解行业风险,又要顺势而为,把握资产价格回调期的机遇,带动各方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助力完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

可以看到,建行版的“金融都江堰”正在持续深拓,全面完善。

02

金融科技:完善机制体制,发布“建行云”

探索金融科技自主创新,也是建行“新金融”战略下的核心路径。

近年来,该行不断夯实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形成敏捷协同的集团金融科技合力,对内与对外赋能相融并进。

“建行云”的发布,便是最好的诠释。那么,什么是“建行云”?

“‘建行云绝不只是一项科技创新成果,也不仅是一个金融科技平台,而是立足数字化时代,对数字生产方式变革所作出的回应。“田国立董事长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借助‘云’的力量,金融得以走出高楼大厦,融入烟火市井,依托云服务的泛在和及时性供给,适配现代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无处不在的金融需求。”

银行的未来在“云”上,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建行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新基建‘,联动各方,持续五年对’云计算”进行密集投资和升级迭代,将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对外输出赋能,算力规模较上年提升超30%,整体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已为超过200家金融同业、政府等客户提供科技服务。

数字基础设施层面所取得跨越式成果背后,源于金融科技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的持续投入。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建行金融科技人员15811人,占集团人数的4.20%;金融科技投入232.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3%。

金融科技组织架构上,建行首次在财报界定了“科技渠运板块”,该板块下设“一办四部一司”,分别为:数字化建设办公室,网络金融部、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数据管理部、金融科技部,建信金科。

其中,数据管理部牵头管理全行数据安全工作,组织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规划和实施,组织数据安全应急处置;网络金融部关注线上服务创新等领域;渠道与与运营管理部关注具体的渠道平台以及运营等;建信金科强化对外输出。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人才工程列为建行首个重大人才项目,深化ITBP(信息技术业务合作伙伴)工作机制,推进“懂科技的管理人才”“懂业务的科技人才”“懂行情的市场化IT人才”三类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驱动数字化经营,建行还发布了《数字建行建设规划(2022—2025年)》,明确数字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路线图,持续完善以“双子星”为核心的生态场景体系,加速推进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建设,围绕重点业务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2022年,建行开展10项战略性创新项目,完成28项总行重点创新项目、2115项分行自主创新项目和2666项分行移植创新项目。

03

普惠金融:持续拓展、加速完善

践行大行担当,持续拓展深化普惠金融理念内涵,加速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自2018年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以来,建行通过改变传统做大企业、大项目的思维定式和运营模式,引导全行将战略重点转向大众市场,深度拓展小微、双创、涉农、扶贫、住房租赁等民生领域,用普惠金融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建立长效经营机制。

此外,在服务体系层面,围绕服务“双小”,建行建立长效性政策机制,并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建构由上而下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广泛调动各基层机构力量,下沉服务重心,全行近1.5万个网点均能开展小微企业服务,不断加大普惠金融特色机构建设,提高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如今,历经5年的创新实践,建行已逐渐由一家专注大行业、大企业的传统大行,成长为如今市场上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普惠贷款余额超2.35万亿元的金融机构。截至2022年末,建行监管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3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776.76亿元,增幅25.49%;普惠金融贷款客户253万户,较上年增加58.92万户。

其中,“惠懂你”3.0,更是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客群提供了以信贷融资为核心,配合财税、法律、物流及理财等更为丰富的综合金融服务。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APP累计访问量2.1亿次,授信客户199万户,授信金额1.6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大助业纾困力度,2022年累计为32.46万客户提供贷款延期服务,为3188户各类客户办理延期付息。

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行也在深化满足涉农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致力增强乡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比如,实施“村链”工程,打造“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设立44万个线下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服务农户5200万户,“裕农通”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500万,累计为农户提供近200亿元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387.08亿元,增幅21.85%;涉农贷款客户数316.95万户。

结语

“今年要抓住市场回暖机遇,保持零售信贷第一大行市场地位。”建行行长张金良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

能够看到,建行零售信贷在并不理想的市场环境下也依旧取得了稳健增长。目前,建行线上用户数超过了5亿户,其中手机银行用户数达到4.4亿,且活跃客户占比行业领先。另外,“建行生活”推出不到两年时间,客户数已达1亿规模,累计为35万家商户门店提供免费网店服务,承接发放220多个城市政府消费券超30亿元,并与“双子星”线上生态相辅相成,将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深度链接,开启了数字时代的“非线性增长曲线”。

如田国立董事长在年报报告中所说,“让新金融的每一次进化都能托起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浇灌出中国式现代化开局之年的春意盎然。”

从进化到深化,建行“新金融”正全面爆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qihuobidu/19249.html
文章来源: lisa
建设银行 网络贷款(建设银行网络贷款快e贷分析)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