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是什么意思(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是什么意思)

频道:期货必读 日期: 浏览:0

本文属于系列文章,完整内容指引请参看阅读指南《阅读指南,两只老虎和人间净土

声明:本文欢迎转载,但是鉴于本文内容的特殊性,请勿随意摘抄和转写,为什么本文会以网文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特殊性。

“道”在中华民族的字典当中是神圣词,它内涵丰富深邃、意义深广。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图腾,陪伴并且护佑着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个体,我们应该要努力地去了解它的内涵,并且透过它去了解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智慧遗产,它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个体。

文本我们就来讨论“道”和“道”相关的概念和内容。为什么是讨论?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智慧的图腾,它太神圣,作者不敢自称“解释”或者“阐述”,勉强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它的含义。

一、“道”是世界观

“道”是什么? 作者认为“道”是中华民族理论奠基者们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和相关理论体系。“道”的内涵虽然丰富但并不杂乱,杂乱只是它的表象和我们的观感。实际上“道”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并且它的核心基础从构建之初就一直没有变过。“道”的核心基础在《道德经》和《易经》当中,这里有关于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描述,即世界观有关于这个世界的“存在”,“天”,“地”,“人”,“规律”(规律也是存在)的理解有关于宇宙内这些主要存在它们关系的理解。这些内容是整个中华民族所有理论的核心。

我们先从世界观开始,世界观也是规律,这个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律,“道” 的世界观在哪里?《道德经》《易经》里面都有。先用易经的“三易”来概括,简易、变易、不易。

一、简易,我们俗称的“大道至简”,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但大道至简的表意并不完整,完整的表达应该是,这个世界的底层运行规则是简单的,这个简单的规则运行起来之后就形成了我们这个世界。这是非常深刻的认知!

二、变易,我们这个世界根据简单的规则持续在变化。

三、不易,世界根据简单的规则运行之后,就会呈现出来不同的规律,这些规律是稳定的,不变的。

《易经》和《道德经》的“道”所描述的世界观是一致的,我们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先于宇宙而生,独立而不改”是什么?简易,宇宙运行的简单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固定的。“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是什么意思?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的简单规则持续运行而生成了这个天地,这是变易。

这个世界观是不是看着很简单,不敢相信?本文中作者会带读者们体会到中华民族理论奠基者们那惊人的洞察力,只要我们再稍微耐心一点继续往下读。我们再来比对现代科学:现代物理学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由不同的规律组合拼凑而成,而是由底层规律逐渐向上形成的,底层规律形成上层规律,底层规律可以解释上层规律。现代物理学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不停地在寻找底层规律,逐渐统一各种理论。持续探索世界底层的物质组成和运行规律,完成那个大统一理论,这是历代物理学家的终极梦想,也是当今所有物理学家正在统一科学框架下,通力合作完成的“大项目”。

在这里要理解两个关键点,①规律是分层的;②现象和规律是一体的;拿苹果落地举例。什么是规律分层,底层规律可以解释上层规律?苹果落地,我们发现了重力,然后牛顿推广到万有引力,现代再总结为四种相互作用。现象和规律一体什么意思?规律不会单独地呈现,规律在现象当中

现代科学当前最接近“大统一”理论的理论,也是最能代表当今科学世界观的理论,标准模型理论和“超弦”理论。标准模型理论是当前比较成熟的理论,“超弦”理论还没有成熟,未来非常有希望成为“大统一”理论的理论。它们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既世界有那么一个最底层的结构(标准粒子或者弦),存在特定的运行规律(粒子间的作用力,弦的震动),底层结构在特有的运行规律下持续运行构成了我们这个宇宙,这就是现代科学的世界观!

总结一下:①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底层结构,这个底层结构的构造是简单的;②底层结构在简单的运行规则下(基本作用力,弦震动)持续运行形成我们这个宇宙;③自下而上形成规律,规律是不变的;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我们把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易经的世界观拿到一起看,它们是一致的,见上图。这里作者引入现代物理学做比对,我们可以看到其科学性。

二、“道”是规律是方法

我们在读传统文化经典时,肯定会有一个观感,那就是可以看到很多“道”字,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道”都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从刚才讨论完的世界观开始,“道”是这个世界的根本规律,也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除此之外还记得上面说的两个关键点吗?规律分层,现象和规律一体。底层规律生成上层规律,那么上层规律也可以叫做“道”。我们看《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里面“持而盈之”,“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都是在描述规律,那么这个规律从哪里来,世界观的“变化”而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永远不变的是变化!对应道现代是二八法则,中心极限定理,所以这里的规律也用“道”来表达。看到规律分层了吗?

可能还不好理解,我们转换一下,苹果落地,石头落地,是”地球重力“、是”万有引力“、是科学。看到这句话我们是不是就更容易理解了?现象,规律,是“道”。

有规律就有方法,除了规律和现象一体,规律和方法也是统一的。所以《道德经》的表达方式是“因为金玉满堂和富贵不能长久保持,所以要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这里也是方法,“功成身退的道理”也是“道”。这是规律和方法统一

为什么要规律和方法统一,还是世界观,规律是固定的,不易,只有找到“相对不变”的规律方法才是有效的。

然后我们进行推广,世界观是基本规律,那么对应的是不是也有基本的方法?有的,我们看《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就是应对世界基本规律的总的方法,时刻保持警觉,保持主观能动性,保持“平衡”和“安全”。那么这背后是有价值观的,是什么?要在这个世界上安全的好好活着。但是好像不够具体,可以随意做“恶”吗?不好解答。那么就再进一步,方法论就来了,就是《易经》---“道”理论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和工具。

在我们了解“道”的理论体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道”的理论体系当中非常重要并且基础的概念,“宇宙四大”、“宇宙本体”。

三、“宇宙四大”

一、“四大”是什么,“四大”之间的关系

讨论宇宙四大之前,我们总结一下上一节内容,上一节我们有讨论世界观是“道”,是根本规律,规律有两个重要特征:规律分层,规律和现象一体。规律也是存在,宇宙当中最重要的“存在”之一。

我们再来看宇宙四大,“道”的理论体系当中非常核心的概念,关于“宇宙的存在”以及“存在”之间的关系。继续引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内容,“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再回顾一下“道”和现代科学的世界观:①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底层结构,这个底层结构的构造是简单的;②底层结构在简单的运行规则下(基本作用力,弦震动)持续运行形成我们这个宇宙;③自下而上形成规律,规律是不变的;

我们对照世界观来看宇宙“四大”和四大的关系:

①“道”是自然而生,先天地生,这是“道法自然”。注意先天地生的含义,在宇宙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先天地生的根本规律,它自然而生,直白一点它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唯一不变”要打引号,还是世界观,世界由底层规律持续变化生成。佛学当中“缘起性空”的核心逻辑也是一致的(当然佛学的“缘起性空”除此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含义),只要有“缘起”就是“空”的,为什么空?因为是变化而来的。

②然后是“天法道”,“天”就是我们宇宙的虚空,它由“道”而生,也是宇宙运行规律所覆盖的范围,也就是整个宇宙的范围,宇宙中并不存在绝对真空。这也是现代物理学的世界观共识认知,虽然目前还无法证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这篇短文,《浩瀚的宇宙来自“真空涨落”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③再“地法天”,地即是宇宙根本规律运行之后产生的所有存的基础,所谓“厚德载物”。从“虚空中”而生,注意世界观当中规律分层的概念。

④最后“人法地”,“人”由所有存在的基础而生,“人”是一种特殊存在,所以人“大”。

这里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解不少国学学者对此可能会有异议,因为和常规的解释有差异,以下我们再做一些分析:

①首先第二十五章是一个世界观的描述,描述完基本的世界观和基本规律,紧接着描述世界的存在以及存在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描述方式。

②法什么意思,“法”可以是学习的意思,那么“道法自然”,“人法地”中的“法”解释成学习是可以说的通的,“道向自然学习(“道”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人向地学习(厚德载物)”。但是要看语境,上面分别介绍了宇宙的根本规律,宇宙的四大,然后再描述, “道”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人向地学习(厚德载物)整体逻辑就不通顺了。再者人法地,同样人也可以“法天”,“法自然”,解释成“学习”太牵强了。

③根据上下文,前面描述了宇宙的根本规律,宇宙的四大,那么这里描述的就是四大的关系。根据上下文“道”是先天地生的,自然形成的,所以“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自然界的自然,而是“本来如是”的意思。(南怀瑾的《老子他说》也是这么解释的,不过本文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南老不一样。)

”四大“以及四大之间的关系。因为没有前人完全一样的提过,这里有作者的理解,总结一下:四大以及四大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道”宇宙的根本规律它是自然而生,本来如此,“天”就是“虚空”,根本规律运行起来之后就是我们这个宇宙。宇宙根本运行规律所覆盖的范围,也就是整个宇宙的范围,宇宙中并不存在绝对真空。“地”就是宇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存在”的生成基础,由虚空而生。“人”就是我们“人”了,也可以认为是肉体物质内一种特殊的“存在”---“意识”。

二、为什么“人”大

我们普通人的认知,人是很渺小的。当然也有反过来的认知,说人很伟大,读者们读到这里的时候稍微停顿思考一下。

那为什么《道德经》说“人”大呢?《道德经》中并没有给出论证和解释。作者这里引一些现代科学的认知来解说。这个世界在基本规律的“驱动下”持续在发生变化,对应到现代科学是熵增定理,现代科学对于宇宙的最终结局的猜想有比较著名的“热寂”说,即随着宇宙持续的运转,最终所有恒星熄灭,黑洞蒸发殆尽,物质完全消散。当然还有现代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提出来的“共循环宇宙论”的假说,宇宙在反复“循环”。

在局部的尺度,物质是从有序走向无序的,但是“生命”是例外,只要有生命存在,我们就能看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现象。“人”又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命,“人类”给地球带来的有序变化目前还在持续加速当中,薛定谔曾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那么那“人” 大不大,相对于宇宙万物是不是确实很“特殊”?

另外再来看著名的费米悖论,人类目前所观察到的都是熵增,宇宙一片死寂,目前我们在外星连生命都找不到!

我们再看最近很热的诺奖,量子纠缠和“贝尔不等式”,基于贝尔不等式的实验逐步在完善,之前分别关闭了定域性漏洞和探测效率漏洞等,但在这些实验中,使用的是物理方式产生的随机数,而这部分随机数可能受到隐变量控制而不能作为真正的随机性来源。随后整个人类就启动了大贝尔实验项目,利用全球超过10万人的自由意志产生的真正的“随机数”来关闭可能存在的实验漏洞。因为现代科学也相信“人有自由意志”,“人”是不是也“大”?相对于宇宙万物来说很特殊?所以“人”也大。人为什么大?因为“人”有意识。那“意识”又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再来看《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一段描述了“意识”入“道”的过程和逻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行”,我们详细来看。

①意识在哪里?意识在“人”身上,我们看四大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一种特殊存在,有意识。

②为什么“人”大,因为人有“意识”,“意识”为什么“特殊”?“意识”可以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只有“意识”可以反过来发现规律。所以有“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当然这是通俗的解释。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③“意识”产生于哪里?现代科学对于“意识”的认知,目前并没有确认意识产生于哪一层规律。但是当前主流的认知,意识可能是一种量子现象,那么就应该是产生于微观量子层或者之下。

“道”认为“意识”产生于宇宙的根本规律所以才有“道乃久,没身不殆”,为什么?

还是世界观,“道”的理论认为,意识由世界的根本规律而生,所以意识的源头,意识的根在宇宙的根本规律,那么从意识的源头这个视角看出来,就可以有一个推论,既然世界运行的规律是永恒的,那么即使我们的身体灭去了,意识的根---“道”也是不灭的。此处“道”的理论和现代科学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不过现代科学也没有确认“意识”产生于哪一层,所以也不能说“道乃久,没身不殆”就不科学。

这里还有一个不太好理解的意思,“人/意识”可以“入道”,“入道”之后就可以获得“不朽”。为什么?因为意识的根在宇宙的根本规律,我们的“意识”和宇宙是一体的。即使我们的身体灭去,从意识的根这个视角看出来,它并没有灭去。这也是修行的终极目标,通过回到意识的“根”,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在目前来说这是“玄学部分”。

这里“道乃久,没身不殆”并不是说真理永远正确的意思。(再次强调,注意世界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中华民族理论奠基者的深邃洞察力。)

同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物一元”的逻辑,产生意识的规律和产生物质的规律是一样的,都是“道”---世界底层的运行规律。同时这也是我们在传统文化当中经常见到的关于永恒和一切的源头那种表达方式背后的逻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中华民族为什么能融合佛学,在于两个体系对于“本体”理解的兼容性,它们的世界观是兼容的,只不过佛学的世界观更宏大。那么什么是“本体”,下一节我们具体来介绍。

四、宇宙本体

上面我们讲了四大以及四大的关系,讲了为什么“人大”?因为意识。“道”的理论认为“意识”产生于宇宙的根本规律,也就是最底层规律。意识和物质都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产生的这样“物质”和“”意识”可以说是一体的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再来讲“宇宙本体”和“体用”的概念。

什么是宇宙本体?我们用现代物理学的世界观和“道”的世界观分别来下定义,都是一个意思:

现代物理学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有底层的结构和底层的运作方式,基本粒子或者弦或者别的什么,那么这个底层的结构在整体上是一致的,这个整体遵循着统一的基本力或者运动方式持续运动产生宇宙,那么这个整体就称为宇宙的本体

“道”的世界观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由简单的规律“道”,持续运行而生成的。“道”先天地生,那么这个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的整体就是宇宙本体,也就是《道德经》中说的可以为天地母

那什么是“体”和“用”?

  • “体”首先是宇宙本体,“用”就是宇宙本体根据规律在运行,这是最底层最基础的解释。然后我们再逐层推进。
  • 宇宙本体运转产生所有的存在,“意识”,“物质”,“上层规律”,这些都可以叫做宇宙本体的用,宇宙本体“发用”。
  • “意识”也是宇宙本体的产物,并且“意识”的根在宇宙本体,那么“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体在“发用”。
  • 意识的“根”就是本体,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意识有观察思考的能力。那么也可以把意识的根认为是“我”,所以有“道乃久,没身不殆。”,所以我们可以“回到”本体“入道”。所以有“天人合一”,都是这个逻辑。
  • 我们人在观察也就是宇宙本体在观察。但是为什么我们观察到的都是人世间的俗事呢?方向问题,不能顺着现象的方向看,要逆着世界观的方向看,看什么?看规律,“观复”!我们研究自然规律也是这个方向!
  • 传统文化经典当中经常表达要朝内看,是什么逻辑?我们的意识也是宇宙本体的产物,意识有观察能力,可以发现规律,朝着宇宙本体的方向看,去观察“意识”的规律,我们的思想,念头也是规律可以被发现,是这个逻辑。
  • 意识是宇宙本体的产物,意识也遵循世界观,意识也有规律,规律分层。我们是人,有贪嗔痴,就是意识在我们人这一层的规律。意识有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那么“意识”朝着宇宙本体的方向观察,就能逐渐向下,一直观察到“根本规律”,就像我们探索自然规律一样!我们朝内观察,逐渐发现穿透这些规律的过程就是修行。

(注意:这里描述的是修行的概念,方便读者理解修行是怎么一回事,并不能实际指导修行,修行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拿乒乓球举例,我们知道乒乓球规则,观看过乒乓球比赛并不代表我们就会打乒乓球。)

“体”和“用”还有延展的含义,代表能力和使用,比如:邓亚萍的乒乓球能力叫做“体”,运动员持续训练和积累比赛经验增强“体”,打球的时候就是“用”,还代表“能”和“所”的关系,“体”有能力,“所”是被动的代表和“体”的关系,这是中国传统经典里面最常用也是最核心的哲学概念。

五、“道”的理论架构

我们了解完“道”的世界观和相关核心概念后,我们继续来讨论“道”的理论体系架构。“道”的体系内有两大理论体系,①以《道德经》《易经》为基础的应用体系,包含古人关于社会规律,社会治理,政治制度,行为规范,日常应用等等的知识。②修行的体系,《道德经》《大学》和佛家经典当中都有,其中以禅宗经典描述最为详细完整,《禅宗永嘉集》《高峰禅要》等。

一、世界观轴

要理解“道”的理论体系,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离开世界观,这是关键,这里我们引入世界观轴来帮助理解。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前文有描述,现代物理学也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有底层结构,不是由规律拼凑而成,也不存在绝对真空,而是由一个底层结构构成的,底层结构在基本作用力或者运动方式下持续运转形成我们这个宇宙。那么这个底层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基本作用力是什么样的,目前物理学还正在深入探索当中。世界观轴正向描述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运转然后产生上层规律和世界。世界观轴逆向可以反映出来我们人类探索宇宙真相的方向和进度,通过现象探索背后的规律。

关于现象和规律研究的科学知识用世界观轴来表达,正向是应用,基于规律的预测和应用,逆向就是探索和研究,探索发现宇宙的根本规律,它指向宇宙的根本规律。

二、世界观轴正向

我们通过世界观轴来看易经和道德经的体系,如下图,易经八卦的体系,持续运动,简单规则,规律分层。解释一下,易经的每个卦象都是基于运动的。简单组成是,0,1、阴阳、分别,这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这非常深刻,读者们注意体会。简单规则持续运动生成这个世界。易经体系是一套符号和模拟系统,用来模拟、表达、推演。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那么根据不同的象和规律,易经有对应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世间法”。世界观轴正向的方向也就是传统文化当中常说的“入世”、“入世间”。当然世间法还有很多,以《易经》、《道德经》为基础展开,古人关于社会治理,政治制度,行为规范,日常应用等等的知识。

三、世界观轴逆向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1)修行的体系在逆世界观轴上

我们从世界观轴逆向来看,看上图,我们通过这个图来讲解“道”的体系当中关于“修行”部分的内容和逻辑,我们先引用《道德经》以下两段,前文也有引用过:

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这是在描述世界观,世界的根本规律“道”,坐标轴的终点指向处。

②“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里描述的方向就是逆世界观轴的方向,现象到规律再到根本规律。同时也是修行方法的描述不过这里并没有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也是“修行”的理论。宇宙四大之一的“人”进入“道”的逻辑。

为什么“修行”的理论在逆世界观轴上?为什么“修行”可以让“人”更好的发现规律,直至发现宇宙的根本规律?

第一个原因:从世界观来说,世界的根本规律产生这个宇宙的一切,包括意识,只有意识可以反过来通过现象发现规律,逐次向下探索,直至发现根本规律!这是逆世界观方向,它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向一致,从现象到规律,直至发现根本规律!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经讲“四大”里面有“人大”的原因。

通俗的讲从宏观大尺度来说,我们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发展科技,持续的探索宇宙,直到发现根本规律。

第二个原因:那么在个人尺度上,本文第三节有讲意识的特殊性,意识可以发现规律,第四节有讲修行的概念,这里不再复述。

只有“意识”才能通过现象发现规律,并且意识也是由根本规律产生的,它自身也有规律。要发现意识的规律,只能通过意识,那就直接在“意识”上下功夫!这个就是“修行”理论体系开展的基本逻辑。

2)逆世界观轴上的价值观

由于中华文明融合了佛学,所以在逆世界观的修行体系当中,道家(不是道教)、儒家和佛家最后在价值观上会有一些差异。所以我们在传统文化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出世间法”,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就有方向性,还是从世界观来,我们这个宇宙是根本规律持续运行而产生的。那么这个词的方向是什么,要从这个世界“出去”,逆世界观的方向。出世间法,一般指佛学相关的方法论,“佛学教理”或者“禅观理论”。

那么这个词除了表明方向和方法外,还代表价值观

我们来看《金刚经》里面著名的一段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反映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在讨论前,我们回忆一下,本文的“宇宙本体”那一节,意识的根在宇宙本体,按照佛学的价值观,佛学认为“真我”不是我们现在这个肉身,我们的真身是“佛性”是“自性”,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宇宙本体。

“佛学“的价值观,是要跳出“六道轮回”这个世界,找到“真我”,要获得“永恒”。那么可以怎么做?顺着世界观轴逆行!这也是佛学修行方法的核心。(禅宗的参话头,逆返,“谁在念佛”就是,当然实际的方法更精密,很多禅宗祖师的语录典籍当中都有,比如《高峰禅要》《禅宗永嘉集》等等)。

那么在到达宇宙本体(佛性)之前,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因为都是宇宙根本规律变化出来的!我们的意识也遵循世界观,有规律,规律是分层的。(佛家的唯识和中论有非常精密的关于意识规律的研究),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方法论。“如来”就是“佛”,可以大致认为是宇宙的本体。

实际上作者观点,佛家自成体系,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文化当中有大量借用和引用佛学的思想所以这里还是做一个描述。来澄清可能因为佛学价值观影响而产生混淆的情况。

佛学有更宏大细致的世界观,更完备的方法论,“道”的体系虽然和佛学兼容,但是“道”的体系无法反过来包容佛法。比如:佛学对于这个宇宙的看法有著名的十二缘起,虽然说关于“宇宙本体”的理解可以互相兼容,但是实际世界观还是有差异的。(下图引用自惠空法师《禅宗看心》)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好,我们回到主题,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所以最后,道家、儒家与佛学的修行体系虽然都在逆世界观轴上,它们修行的方向是一致的,要先得“道”,回到“本体”,“见性成佛”,但是最后的价值观有差异,道家、儒家主张入世,佛家最终主张出世(佛家也有入世的观点)。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最后我们把世界观轴的正反放到一起综合来看,如上图,我们中华民族“道”体系内的“知识”都在这里面了。①《道德经》《易经》为基础的应用体系,包含古人关于社会规律,社会治理,政治制度,行为规范,日常应用等等的知识;②修行的体系,道家,儒家,佛家关于修行的经典;

它们基于宇宙本体概念和共同的世界观,根据出世间和入世间两个方向展开,入世间的方向注意世间规律的研究。出世间方向,注意研究意识规律的研究。

3)经典中理论内容的分布

正逆世界观轴和说法只是我们方便研究分析“道”的理论体系而引入的工具,实际上这两部分内容基本上是混合在一起的,当然《易经》和佛学经典是例外,《易经》相对独立,专注于应用和世间法,佛学经典内容基本比较集中,以出世间法为主。

六、“道”怎么研究这个世界

讨论完“道”的理论结构,我们再来看“道”是怎么研究这个世界的。

一、规律分层,规律现象一体,规律方法统一

我们回顾一下本文第二节的内容:

①首先从世界观开始,“道”是这个世界的根本规律。

②这个世界内,规律的特征有两个关键点:规律是分层的,底层规律形成解释上层规律,规律和现象一体。

③有规律就有方法,规律和方法统一。引用《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因为金玉满堂和富贵不能长久保持,所以要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这里也是方法,“功成身退的道理”也是“道”。这是规律和方法统一。为什么要规律和方法统一,只有找到“相对不变”的规律方法才是有效的。

二、易经八卦的工具

在理解了规律分层、现象和规律一体、规律和方法统一之后,我们进入到易经八卦体系。首先易经系统模拟了世界观,①简单组成;②持续运动;③规律分层;因为易经八卦系统不是单纯的理论体系,它是一个模拟推演系统,是研究工具,落地到应用,所以最后这里规律和方法统一。我们具体来看。

易经的八卦系统从最底层的阴阳,阴阳的运行规则,逐渐形成上层的规律,然后表象。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阴阳有分别,阴“重”下降,阳“轻”上升,这是规则。阴阳组合形成规律,我们看下图: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规律出现在不同的卦象(现象的抽象表达)中,我们再看: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从观察的视角,事件(现象)的发生必须有主客,下面是主,上面是客。上面我们讲过在现实世界中规律和现象一体,规律不会单独呈现,规律隐藏在各种现象之后。易经是一套模拟推演系统,那么反过来,易经用规律组合的象来代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这是规律和现象一体。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我们举例:小过卦是一个卦象,我们看上面的图,它代表主稳定,客不稳定的那么一个事情和现象。如果是AB两个公司之间的生意合作,以A公司的视角,A公司稳定,B公司不稳定,那么易经建议的策略就是做小事情,不要做大事情,A公司采用的策略应该是先不要有大的合作,做一些小合作。如果是男女恋爱,小王和小琳,以小王的视角,小王稳定小琳不稳定,那么策略也是接近的,先不要做重大的决定,先等等。有规律就有方法,这是规律和方法统一。

我们遇见的实际情况不会那么单纯,现象背后的象不止一个,可以是多个,我们扩充上面小过卦的例子,再增加一个需卦的卦象,需卦主是天,代表刚健和比较强烈的进取心等。整个卦象是 云浮于天,雨还没有降下来。

什么是“道”,怎么理解(2022/12/29)

两个卦叠加的象,还是A公司和B公司的例子,A公司稳定,B公司不稳定(小过卦的卦象),但是事情不总是那么单纯的,这个时候A公司的老板很想和B公司合作,但是B公司最近在增加产能,而且增加产能的过程中质量出现一些小问题(需卦的卦象)。这个时候的策略要综合考虑两个卦的策略?所以,等待,不要冒进,做小事,不要做大事!

我们可以看到,易经八卦系统依据世界观规则构建,并且具备规律分层、现象规律一体、规律方法统一等特性。可以很好的模拟和表达我们这个世界。它是一个工具,通过变化的象的组合来表达现象和事件,可以以此来制定相应的策略,个人行为的策略。

备注:八卦系统还有更多的规则和设置,鉴于篇幅和主题原因作者不一一讲解,读者可以自行参考市面上流行的易经内容学习即可。当然带着从本文学习到的内容再去学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欢迎读者们留言反馈。

易经的64卦系统通过象几乎穷举了我们可以遇见的所有现象和事件,先人们也根据这些象给我们留下了基本的应对策略。我们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组合参考。

这些策略完全站在我们个人的角度,并且遵循一个总的策略和价值观,就是《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为什么要这么做?要遵循规律,尊重客观事实,人总要是要为自己考虑的,要平平安安的好好的在这个世间生存。这和西方经济学里面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假设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利己的)的研究方法是类似的。

所以,儒家为什么总是强调“诚”,因为他们知道“规律”就是如此!要“自强不息”,要“适可而止”,“要厚德载物”。并不是强调要做任人欺辱的“老实”人,我们要去体会这里面“微妙”的逻辑。儒家经典的基础很多来源于易经的研究结果。并且儒家经典并不像现代的书籍,有证明和公式,儒家经典更像是我们现代大学老师的“案例教案”,里面写满案例,光看是很难看懂的,要老师来教才行。大家仔细思考和体会,这会有助于大家学习传统文化国学。传统文化国学也并不是全都是那些很“隐蔽”的知识,或者搞不明白的“道”。

备注:当然“诚”还有一个意思,是关于修行的逻辑,“不诚”是意识的一个规律,要超越这个规律往下走发现更多的规律,就要“诚”,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这个意思,要发现我们人的意识规律“贪嗔痴”并且超越它。本文第四节关于修行的概念和逻辑还记得吗,有疑问的读者可以回顾一下。

三、意识也是研究“工具”

除了八卦系统,“道”还有一个研究工具,“意识”,也就是我们的“头脑”!

那这科学吗?作者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爱因斯坦是怎么发现相对论的,理论物理学家通过什么发现规律,数学等推理工具和他们的头脑。最后才是漫长艰难的观测和实验验证过程。当代经济学家研究经济规律时基本也是一样的,推理工具加头脑,当然还有实践观察和统计。我们抛开自然科学不说,中国古人研究社会科学使用八卦系统工具和头脑加“道”的哲学思维并非不科学。

好,我们再进一步,本文第三节关于意识的部分,有介绍意识的特殊性大家还记得吗?意识有什么特殊“性”?发现规律!注意,还是世界观!意识也是宇宙本体的产物,也遵循世界观,也有规律!也就是说,①意识可以发现规律;②意识本身也是规律。所以可以用“意识”去研究“意识”!那么意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更好的发现规律呢?《道德经》中有描述对吧,“致虚极,守静笃”至少要入静对吧。大家的直觉也是如此,静下来就更容易发现规律!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一个现代的例子:

①爱迪生在小睡时有个“小动作”:手里拿着一个钢球。爱迪生的想法是:当他刚开始进入睡眠时,肌肉会放松,手里的钢球会掉到地板上,发出的声音会把他唤醒,而这个时候他的脑子里会冒出一些神奇的“创意想法”,可以解决很多复杂问题。针对这个动作现代有做过科学实验,被证明是有效的。人从清醒到睡眠有几个状态,清醒,浅睡眠,深度睡眠,实验证明从浅睡眠中醒来容易有创造性思维更容易发现更深层的规律。巴黎大脑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他们用几组包含隐藏规律的数字进行测试,大量的志愿者分组测试验证,N1期是一个相当微妙的阶段,进入N1期并保持至少15秒的志愿者中,有83%在后续测试中发现了隐藏规律,而其他对照组则是30%。(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原文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5866)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可以通过“入静”(爱迪生是进入浅睡状态然后突然强迫自己醒来)而进入某些状态,在这些状态能更容易有创造性思维,更容易发现规律。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就是关于实践、方法论的问题了。佛学经典当中较多,特别是禅宗的经典,《六组坛经》《禅宗永嘉集》《高峰禅要》等。

这部分方法论有两个作用,①帮助修行者更容易运用“意识”发现规律。当然这是从应用侧来说。②修行更大的作用是“提升境界”(儒家从“小人”一直到“圣人”境界的提升),“天人合一”,乃至于“没身不殆”获得不朽。

备注:再次提醒,修行是一个难度非常高,并且非常复杂的实践活动,本文的内容无法用于具体的修行,读者请勿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轻易尝试。

七、结尾

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讨论和整理,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性基本已经隐没,虽然我们还是经常在使用“体”和“用”的概念,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可以成体系的描述它;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本体论”受到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的影响,绝大多数学者,特别是国学领域学者,在“心物一元”,“本体和存在”等概念上的理解被替换成对立统一的理解;第三,《易经》是“中华本体论”的核心方法论之一。这里有事关人类未来非常重要的研究,有关于人类发展走向这种根本性问题的答案,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道”的理论中有事关整个人类未来的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人类价值取向和行为策略方向性的问题,一个是研究方法的问题。

一、人类价值取向和个人行为策略的方向性问题

我们人类目前整体性的对于人类价值取向和个人行为策略的方向性搞不清楚,因为时代背景的原因,道德和信仰对于人群共识的引导能力越来越弱,一个问题必须在理论和逻辑上解决掉才会有公信力。才能获得人群的共识,引导人群前进。如何理解?

1)人类价值取向的方向性问题

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人类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有一个自然的方向。当大众从理论和实践都认知到这个自然方向之后,人群就会朝着自然的方向前进。

什么是自然的方向?①我们人类整体上没有本质差异。②人类在这个世界生存,整体上是没有根本利益冲突的,是倾向于合作的。

自然的方向不好理解,举一个例子, 就比如人群当中有一类人,脑容量是普通人的5倍,他们的智商是普通人的20倍。那么这种情况下自然的方向就是整个群体的供给向他们倾斜,整个群体的决策和管理由他们来掌控。

现在是2022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国内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一点都不新鲜,历代“小人”,“伪君子”等称呼大家也都挂在嘴边。如果没有在理论上把方向彰显出来,这种循环还会持续,一直到“自然的方向”发生变化!

但是!留给人类的时间也不多了,人类的科技已经接近改变自然方向的程度,基因编辑,脑机接口,很快人类就能打破这种自然的方向,有能力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种姓架构”,并且通过基因编辑构建生殖隔离。婆罗门永远是婆罗门,达利特永远是达利特。著名科幻经典《沙丘》的世界就是这种已经改变了自然方向的世界。没有领航员就不能进行星际航行,没有门泰特就没有超级计算能力。

2)行为策略的方向性问题

还是2022年,我们拿今年千禾酱油的事件做例子,千禾酱油因为坚持价值取向,不拿法律法规当底线,结果迎来了很好的结果,这就是“厚德载物”,这是规律。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这些规律,一味的以小概率事件指导行为,那么他就必定会遭遇其所违反规律的大概率的挫折!不好理解?我们小时候学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这就是典型的违反规律,以小概率事件指导行为的例子。那么他大概率就要受到挫折。

另外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所有知识,有哪个知识是完全站在个人的视角教你怎么去应对这个世界的?有吗?只有我们的父母才会这样做。这个现象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羞辱着整个人类!!

引用稻盛和夫著名的一句话,“为什么你活得那么累?因为没人开导你,你的父母也没有太大的能力,你只能自己苦苦摸索经验,试错成本太高,错一步就可能欠债...”

再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

“道”的理论当中,易经是其中非常核心的内容,它从“科学的世界观”(本文详细描述)出发,纯粹以个人视角通过推演给我们提供策略,它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取向空间是有限的,你要在这个世界好好活着,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它令人信服的关键这套方法论以个人视角,纯粹从世界观出发,用易经这么一个非常巧妙的系统进行模拟和推演,这里只有理性和逻辑,不压迫你要有什么信仰或者什么理想。让你自然得出结论,要“随机应变”,要“适可而止”,要”退隐“,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

如果大家都理解了,并且在理论上获得共识,那么这个由每个个体的人组成的世界自然就向着他自然的方向发展了。现代教育已经普及,人们可以更好理解理论,逻辑和规律。现在正是人类彻底解决这个千古难题最好也是最后的时间窗口!虽然它的答案中国的古人早就已经找出来了。但是现代已经隐没,所以要重新彰显出来。

备注:内容过于庞大,难免有疏漏之处,也请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lyw520.com/qihuobidu/28448.html
文章来源: demi
框架是什么意思(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是什么意思)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键词: 做大 人大 描述世界